- 登入
- 註冊

【114 學測英文陪伴式課程】 – 我想找學測英文家教,但找到一堂比家教更好的課程 |重考錄取慈濟醫醫學系

114學測英文陪伴式課程 – 學員背景
[就讀高中]:新竹科學園區實驗高級中等學校
[就讀大學 (現)]:慈濟大學醫學系 大一
[就讀大學 (前)]:台大職能治療學系 大三
[114學測成績]:學測14級分、作文17.5、翻譯5.5
[113學測成績]:學測13級分、作文16.5、翻譯6
[參加課程]:113學測考前直播作文課程 (114陪伴式課程前身)
影片皆有標註時間軸,建議可至 YouTube 平台,搭配時間軸,觀看完整訪談內容。
從英文 13 級分到作文 17.5 分:Ingrid 的學測英文成長故事與一對一輔導經驗分享
在準備學測的路上,每位學生都有自己努力與突破的故事。Ingrid,曾就讀新竹的實驗中學,是一位重考生,她的目標是醫學、牙醫或中醫學系。在本次學測中,她的英文成績達到 14 級分,尤其在作文部分取得 17.5 分 的佳績,翻譯也有穩定表現。透過這篇專訪,我希望分享 Ingrid 的英文學習歷程,尤其是她如何透過 陪伴式線上課程 與 一對一輔導,突破作文瓶頸、提升英文表現,為未來準備學測的學生提供啟發與策略。
為什麼選擇「114 學測英文陪伴式線上課程」?
在訪談中,Ingrid 提到她當初選擇 Alex 老師的課程,主要原因是她正在尋找一位能專注於 英文作文 的家教。雖然課程不是傳統的一對一教學,但她認為老師的專業度與課程模式正好符合她的需求。
當初為什麼想購買這堂「114 學測英文陪伴式線上課程」?
Ingrid 說道「我應屆時英文作文表現平平,為了重考能考取理想科系,我必須補強作文部分。我希望能透過大量練習和精細批改,將作文分數提升到 15 或 16 分,彌補選擇題可能失分的部分。」
對於重考生而言,Ingrid 特別需要 大量且仔細的作文批改,而這正是課程提供的核心價值。
114 學測英文陪伴式線上課程與傳統補習班的差異
傳統補習班的限制
Ingrid 認為,傳統補習班的限制主要在於 大班制與缺乏個人化指導。學生常常只是跟著老師走教材,缺乏針對弱點的精細指導,作文批改也多停留在打分數的層面,無法深入分析結構與文法問題。
114 學測英文陪伴式線上課程的優勢
相較之下,Alex 老師的 114 學測英文陪伴式線上課程 具有顯著優勢:
- 小班制與個人化教學
課程人數少,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程度與需求調整內容,針對不同學生提供客製化指導。 - 精細的電子化作文批改
每篇作文老師都會逐字逐句修正,解釋錯誤原因,提供改進建議。學生不僅知道分數,更明白如何提升。 - 一對一 Meeting
當學生累積作文練習後,老師會安排一對一討論,針對盲點提供精準回饋,幫助學生建立自信與系統化寫作能力。 - 高度互動與系統化教材
課程節奏緊湊、互動性強,避免學生在大班課中容易分心或感到無聊,提升學習效率。
學測英文作文與閱讀的關鍵突破
作文部分:系統化方法與架構引導
Ingrid 分享,課程最大的收穫在於寫作架構的建立。過去她寫作文時,往往想到什麼就寫什麼,缺乏系統性。透過課程,她學會:
- 如何寫引言段落與結論段落
- 論點的系統性思考方式
- 使用「回推法」或「退一步想」的小技巧,快速理清文章架構
結合 逐字逐句的批改,讓她能快速找出並修正文法與用詞錯誤。透過不斷練習,Ingrid 的作文能力從 12、13 分提升至 17.5 分,整體表現大幅躍進。
閱讀部分:高效解題技巧
雖然 Ingrid 對閱讀的分享較少,但課程中強調的 SOP 解題技巧與系統化思路,讓她在面對文章時不再憑感覺,而是能有方向地分析段落結構、推敲前後文,避免因憑印象答題而失分。
課程是否適合基礎較弱的學生?
Ingrid 強調,即使是英文程度較弱的學生,也能從課程中受益。她認為:
- 寫作架構是提升分數的關鍵,比短時間內大量背單字更實際
- 透過 重複練習架構與範文,學生能自然掌握文章結構
- 即使其他方面基礎較弱,作文表現也能穩定提升
這顯示,課程的設計兼顧 不同程度學生的需求,不只是為應付考試,更是培養帶得走的英文能力。
一對一 Meeting 與作文批改的價值
作文批改的特色
Ingrid 對 電子化批改與逐字逐句修正 特別肯定。她表示:
「老師能精確找出文法與寫作漏洞,提供改進建議,讓我不只是知道分數,而是真正知道如何進步。」
一對一 Meeting 的幫助
透過 一對一討論,Ingrid 能針對自己的弱點與困惑得到即時回饋,老師會詳細解釋問題並提供修正方向,這種個別化輔導是大型補習班無法提供的。
小結:核心價值
對 Ingrid 來說,這套 陪伴式線上課程與一對一輔導,不只是傳授知識,更提供持續追蹤、檢討與反思的過程,是她成功提升學測英文作文的關鍵。
從暑假到學測:努力的累積
從去年七月到今年一月,Ingrid 持續投入課程與練習:
- 每週依照老師提供的教材練習作文
- 針對批改回饋持續修改文章
- 累積作文量後參與一對一 Meeting,深度討論盲點
- 善用老師整理的單字範例與系統化學習方法
透過 系統化學習 + 精細批改 + 持續練習,她不僅提升分數,也建立自信,讓作文寫作成為可掌握的技能,而非盲目應付考試的行為。
給學弟妹的建議
Ingrid 的心得對準備學測的學生非常實用:
- 系統化學習:掌握作文架構,文章結構完整
- 精細批改:善用老師逐字逐句的批改,找出文法與寫作漏洞
- 積極互動:參與課堂討論,把老師提供的範文和教材內化為自己的知識
- 單字累積:從範例中逐步累積詞彙,優先掌握基礎單字
- 專注與務實:針對自身弱點加強,避免浪費時間,堅持不懈
這些建議不僅能幫助作文表現,也能提升整體學測英文實力。
結語:老師的觀察與感動
從 Alex 老師的角度來看,Ingrid 的成長令人感動。她不僅透過 114 學測英文陪伴式線上課程 與 一對一輔導,將英文作文分數從中等提升至優異,更在過程中學會 系統化思考、精細檢討與持續反思。對我而言,這正是陪伴學生學習的核心價值:不僅教會知識,更教會學生如何持續自我提升、面對挑戰並突破瓶頸。
Ingrid 的故事也提醒其他學生,英文學習不是一蹴而就,而是透過 循序漸進、細緻指導與持續練習,才能累積真正的能力,為未來升學或深造打下穩固基礎。
114學測英文陪伴式課程 – 影片重要時間軸
【學習經歷分享】
00:00-03:10 Ingrid 自我介紹(求學背景、成績討論)
02:35-04:15 討論作文成績(如何拿到17.5)
【加入17.5英文寫作教室課程的動機VS家教】
04:15-08:35 當初考前加入課程動機(從找家教到選擇這門課?)
08:35-10:35 覺得這門課程比家教課更好
10:35-13:50 討論「17.5學測英文寫作架構」的重要性
–
【17.5英文寫作教室課程 & 教學特色】
13:50-18:35 課程和坊間補習班、重考班三方的差異交流
18:35-21:00 討論講師親自批改 & 搭配課程教材的功用
21:00-26:15 如何優化課程學習的體驗
26:15-29:25 創造好的學習體驗 & 總結
–
【這堂課程只適合程度好的學生嗎?】
29:25-31:05 這堂課只適合程度好的學生嗎?
31:05-32:35 新手小白如何進步?
32:35-36:05 稍有底子的學生如何進步?
36:05-39:45 程度好的學生還需要加入課程嗎?& 如何拿到滿級分
–
【陪伴式課程兩大特色服務交流】
39:45-40:55 Ingrid 看不限次數作文批改、一對一Meeting 的服務
40:55-43:45 談設計陪伴式課程、一對一Meeting機制原因
–
【Ingrid 個人成長分享 & 問題討論】
43:45-48:10 加入課程前 & 課程後的改變
48:10-50:20 Feedback & 提問閒聊
–
【給在學重考生的建議】
39:45-40:55 Ingrid 看不限次數作文批改、一對一Meeting 的服務
4050:20-53:40 給【在學重考生】的建議 – 設定目標
53:40-56:00 給【在學重考生】的建議 – 時間分配
56:00-58:50 給【在學重考生】的建議 – 要不要和身邊友人分享重考的決定
58:50-1:00:10 給【在學重考生】的建議 – 全職在學重考生心得
1:00:10-1:03:15 給【在學重考生】的建議 – 大學課業對重考沒太大幫助
1:03:05-1:06:10 給【在學重考生】的建議 – 大學課業對重考有什麼幫助
1:06:10-1:07:20 重考心法分享
1:07:20-1:09:55 各種重考生的心態調適
1:09:55-1:10:20 各種重考生的心態調適
【Alex 老師真心話】我和 Ingrid 的緣分,是從一句「我想找寫作家教」開始的。
那時候我已經從台大畢業一年多,
剛好在社團看到一位同學,
很真誠地發文說他想找英文寫作的家教。
我心裡想,雖然我不是學生了,
但也許我可以幫助這樣認真的人,
考到他真正想要的成績。
所以我主動聯絡了他,
並推薦他加入我們的英文寫作課程——
雖然和他原本想像中的「家教」不一樣,
但我有信心,這堂課可以帶給他更完整的學習系統。
沒想到真的奏效了。
她拿到了16.5分,
超乎他的預期,也讓他順利考上理想的醫學系。
但最讓我佩服的是——
他沒有因此而滿足。
她決定再戰 114 學測。
這次我只給了他一些簡單的建議與批改,
但他依然再進步,拿下 17.5 分的高分!
這次我邀請他回來訪談,
她分享了一句讓我非常感動的話:
「這堂課帶給我的,比我原本想像找家教能獲得的東西還多很多。」
這就是我教課最開心的時刻:
不只是幫助學生考好分數,
而是讓他們獲得超出預期的成長與信心。
Ingrid 現在已經在醫學系就讀,
我真心希望他能一步步更接近自己的夢想。
也希望,我們可以一直保持這份課後延續的友情
–
如果你也正在尋找讓自己突破的方式,
不妨給自己一個機會,
用系統性的學習,收穫意想不到的成果。
